在12月3日舉辦的中歐中小企業綠色制造與消費高峰論壇上,多位嘉賓分享了有關綠色消費的新商機、新未來。
竹子變身“鋼筋水泥”
歐洲科學院院士、湖北師范大學副校長余翔詳細介紹了“點竹成金”的案例。
“竹纏繞復合材料,是繼鋼材、水泥、塑料等基礎性材料后的又一種新型基礎材料。”余翔介紹,這是一種以竹材為基材,以樹脂為膠黏劑,采用纏繞工藝加工成型的新型生物基材料,充分發揮竹子軸向拉伸強度高的特性。其潛在市場龐大,有望形成十萬億級的新材料產業。
這種新型材料,看似“柔弱”,卻可以制成堅硬無比的產品。余翔說,竹纏繞復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壓力管道、管廊、容器、大型儲罐、房屋、高鐵車廂、飛機機身、船只等多種產品。
2018年,世界首條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在呼和浩特鋪設成功。2019年11月,山西省大同市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鋪設成功。
2017年10月,世界上第一款竹纏繞整體組合式房屋研制成功,具有資源可再生、節能低碳、抗震、保溫、隔音、防火等優勢。而且,竹纏繞材料制成的單身公寓,以每間房屋為單位,在工廠中進行整體纏繞成型、裝修、放置家具,每間房屋整體運輸,全房可移動。一座200平方米的二層房屋,組裝起來只需要2到4小時,真正讓房子這個不動產變成可動產。
目前,我國每年約有1.1億噸竹材閑置。“如果把它們全部利用起來加工成為竹纏繞復合材料,替代鋼筋水泥等,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.7億噸,占中國目前年碳排放總量的1.7%。”余翔介紹,目前,全國已有7個竹纏繞生產基地先后建成投產,建設投資總計4.5億元,年產能12.5萬噸,達產產值18.75億元。
綠色消費引領中歐合作未來
“當今世界,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重要趨勢。”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會長代軍楊開門見山介紹,綠色消費是和諧性、適度性、節制性、可持續性的消費行為模式,注重的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、人與生態的平衡性。
去年,中國向世界宣布了“雙碳”目標。今年,國家部委多次明確表示,鼓勵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升級,擴大新能源汽車等產品消費。
放眼歐洲,發展綠色經濟也上升到戰略高度。2019年,歐盟委員會發布的《歐洲綠色協議》明確,2050年整個歐盟地區實現碳中和。屆時,歐洲將成為全球第一個“零排放”的地區。
今年7月14日,歐盟委員會提出一項立法建議,擬從2035年開始在歐盟市場內禁售使用汽油或柴油內燃機的傳統能源汽車。此舉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,引導傳統整車生產企業向電動化轉型。
一石激起千層浪。2020年,歐洲新能源車銷量達139.5萬輛,超過中國的133.7萬輛,同比增長142%,僅用1年時間就躍升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,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3%。
代軍楊認為,圍繞綠色消費,中歐合作前景廣闊。在低碳環保出行方面,中國和歐盟都在積極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,大力發展公共交通,發展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。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,歐盟城市中智慧城市的比例高達51%,其中英國、西班牙、意大利所含的智慧城市數量超過30個。代軍楊介紹,中歐雙方未來有望加強智慧城市規劃設計、核心技術研發、標準應用推廣等方面的交流互鑒,在促進城市管理信息化、基礎設施智能化、公共服務便捷化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)
